春秋战国交替之际,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种战车军的编制也日益不适应日趋残酷的战争形式。公元前541年晋军和狄人的军队战于太原,狄人的军队是步兵,又受地形的限制,以战车作战,难于取胜。
于是主将命令下车徒步作战,当时有人抗拒命令,不愿放弃战车。这时,主将只得按军法把抗拒军令者斩首,军令才得以贯彻,从而击败了狄人的军队。这样,步兵成为军队的主力。以骑兵、步兵为主力的军队编制取代以战车兵为主力的军队编制的过程是缓慢的。
直至秦代,车兵仍是军队的核心,这一点可由秦始皇陵发掘的陶俑坑所证实。尽管俑坑中出土有骑兵俑和步兵俑,但大量的战车兵俑仍挺立在墓坑中。木质战车已经毁朽,车上的陶俑和车前的陶马完整无损,驷马驾车上站着身披铠甲的武士俑,以青铜器为主的兵器都足以证实当时战车兵仍是军中的主力。
军队成分的变化,也表现在军队数量的变化上。公元前589年发生的城濮之战,晋国投入战争的兵力是700乘战车,总兵力万人左右。春秋末年,越王勾践趁吴王参加黄池之会,于公元前482年倾举国之兵攻打吴国,总兵力不到5万人。
战国以后,各国兵员人数猛增,如秦赵长平之战中,派去截断赵军粮运的部队就有25000人之多。战役结束后,投降秦国的赵军尚达40多万人。
战国时期,军队从战车兵形式发展成战车兵、步兵、骑兵结合的多兵种形式。军队的兵员激增,这样就对兵器装备的品种,类型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兵器变革得以实现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
在此以前,商代虽出现了用铁制造的兵器,但那时是用自然界的陨铁制成的。把陨铁锤锻成薄片,嵌铸在青铜兵器的刃部。1972年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墓葬出土的铁刃青铜钺,残长11.1厘米,钺刃部残断,嵌铸在青铜内的铁刃是陨铁,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利用陨铁制造的兵器。